頭暈想吐?當心「耳石症」找上門,竟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?
◆文章目錄
耳石症是什麼?
耳石症,又稱耳石脫落症或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(BPPV),是最常見的周邊性眩暈疾病。當內耳平衡器官中的「耳石」(碳酸鈣結晶)從原本位置脫落,進入半規管後,會干擾訊號平衡,導致出現天旋地轉、頭暈、噁心、站不穩等眩暈症狀。
這類型的眩暈通常與頭部姿勢改變有關,如起床、低頭、翻身時,會突然感覺地轉天搖,非常不舒服。
耳石症的原因
造成耳石症脫落的原因很多,以下為常見的風險因子:
- 年齡增長:隨著年齡增加,耳石脫落的機率上升
- 女性高於男性
- 維生素D不足
- 缺鈣/骨質疏鬆
- 頭部外傷:撞擊、跌倒等外傷可能造成耳石脫落
-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
- 過度疲勞、睡眠不足
- 耳毒性藥物:如部分抗生素、化療藥物、利尿劑、解熱鎮痛藥等
耳石症症狀
耳石症的眩暈症狀通常是短暫但劇烈的暈眩,特別在改變頭部姿勢時明顯:
-
天旋地轉、空間感錯亂
-
頭暈、噁心、甚至嘔吐
-
站不穩、步態不穩
-
改變頭部姿勢時發作 (如起床、翻身、抬頭、低頭)
-
發作時間約幾秒至一分鐘內
耳石症的分類
耳石症主要可分為2大類型:
-
突發性BPPV:原因不明,屬最常見類型
-
繼發性BPPV:與其他疾病有關,如頭部外傷、內耳疾病、耳部手術後等
耳石脫落多久會好?耳石症會自己好嗎?
有些人即使沒有接受治療,耳石也可能在幾週至數月內自行回到原位或被吸收,但這段時間可能持續有暈眩困擾,建議若症狀反覆或嚴重,還是盡早就醫、接受復位治療,以縮短不適期。
耳石症看哪一科
出現暈眩、站不穩等疑似耳石症狀,可先至耳鼻喉科就診。若伴隨神經異常症狀(如手麻、臉歪、說話不清、走路不穩等),則可能須轉診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。
耳石症治療與復位術
醫師會依據耳石脫落的位置,透過特定頭部與身體操作動作,將耳石移回正確位置。
若復位效果不理想,醫師可能會開立止暈藥物、止吐藥來減緩症狀。
⚠️注意:「不建議自行嘗試復位動作,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」
耳石復位術後注意事項
-
前2天:避免快速轉頭、低頭或仰頭,睡覺時抬高枕頭,避免壓到患側
-
數日內:所有動作放慢,翻身、起床、彎腰時動緩和
-
持續症狀:若1-2週後仍持續頭暈,應回診追蹤
耳石症會復發嗎?怎麼預防耳石脫落?
▪️️耳石症復發機率
-
治療後一年內復發率約18%,三年內約30%
-
維生素D缺乏者復發風險更高
▪️耳石症預防方法
飲食與營養補充
營養素 |
作用 | 建議來源 |
維生素D | 幫助鈣質吸收與代謝,維持內耳平衡 | 日曬15-30分鐘/天、鮭魚、秋刀魚、蛋黃 |
鈣 | 搭配維生素D有助於耳石穩定、不易脫落 | 牛奶、起司、豆腐、小魚乾、芝麻 |
維生素B群 |
穩定神經功能、減少眩暈不適 | 全穀類、瘦肉、豆類 |
Omega-3脂肪酸 |
抗發炎、促進循環,改善內耳血流 | 魚油、鯖魚、亞麻仁油、奇亞籽、核桃 |
生活習慣調整
-
避免頭部劇烈動作(如快速轉頭、低頭、抬頭、倒立等)
-
起床、翻身、低頭等動作放慢
-
睡眠充足、避免熬夜、過勞
-
控制慢性疾病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質疏鬆等)
-
復位後短期內避免劇烈運動,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
熱門文章:
3. 夏天益生菌功效整理:跑廁所、排便不順暢、私密處不適別忽略!